为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学术交流,4月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最强党支部”书记、内蒙古工业大学常泽辉教授应邀与我校能源与材料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师生作了题为“基于聚光集热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跨季度储供热技术及产业”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于伟教授主持。
此次报告采用了在线直播的形式,相关专业教师及近百位研究生参与了会议。常泽辉教授就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跨季度储供热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从绿色、低碳排放、储热、占地面积小、就地集热使用作了系统分析。并对如何利用太阳能聚光技术,如何实现提供足够的大规模热能作了解答,以及太阳能供能时间不连续出现的应用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介绍了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技术和高效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的解决方法,最后对地方标准产业化工作做了介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讲座过程中,常教授与我院师生进行了积极互动,反响热烈。此次讲座有助于继续巩固和加强我院样板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彼此深入合作,同时提升我院学术氛围。
主讲人简介
常泽辉,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最强党支部”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等,被评为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系统“常泽辉创新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其他科研项目16项,共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3篇,主要发表在太阳能利用及水处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Desalination(IF:11.211)等上,EI检索期刊论文24篇,撰写专著1部,起草编写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地方标准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4项,转化金额470万元,在北京市、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建成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跨季度储供热示范工程25处,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4座,产业化经济规模超亿元。